企業(yè)所得稅以預繳的方式進行納稅,然后進行年度匯算清繳多退少補。因此對于財務人員來說,所得稅預繳和匯算清繳都是應該掌握的會計內容。下文整理了所得稅預繳與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案例分析,幫助大家了解企業(yè)所得稅相關的會計知識,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助你處理好企業(yè)所得稅繳納的相關業(yè)務。
企業(yè)所得稅以預繳的方式進行納稅,然后進行年度匯算清繳多退少補。因此對于財務人員來說,所得稅預繳和匯算清繳都是應該掌握的會計內容。下文整理了所得稅預繳與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案例分析,幫助大家了解企業(yè)所得稅相關的會計知識,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助你處理好企業(yè)所得稅繳納的相關業(yè)務。
倒1、為民公司2009年第一季度會計利潤總額為100萬元,所得稅稅率為25%.以前年度未彌補虧損15萬;其中包括國債利息收入5萬元;企業(yè)“長期借款”賬戶記栽,年初向建設銀行借款50萬元.年利率為6%;向暢通公司借款10萬元,年利率10%,上述款項全部用于生產經(jīng)營;另外還計提資產減值損失5萬元。假設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。請做出第一季度預繳所得稅的會計處理。
解析:企業(yè)預繳的基數(shù)為會計利潤100萬元扣除上年度虧損15萬元以度不征稅和免稅收入5萬元后的“實際利潤額”為80萬元,對于其他永久性差異[長期借款利息超支10×(10%-6%)萬元]和暫時性差異(資產減值損失5萬元),季度預繳時不做納稅調整。
借:所得稅費用 200000
貸:應變稅費——應變所得稅 200000(80萬×25%)
下月初繳蚋企業(yè)所得稅:
借:應交稅費——應交所得稅 200000
貸:銀行存款 200000
例2、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,2008年12月15日銷售一批商品給丙企業(yè),取得不舍稅收入100萬元(增值稅率17%),甲公司發(fā)出商品后,確認了收入并結轉成本80萬元。此筆貨款到年末尚未收到,甲公司計提了壞賬準備10萬元。2009年2月15日,由于產品質量問題,本批貨物被丙企業(yè)退回。本年度除應收丙企業(yè)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外,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。甲公司所得稅稅率為25%,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,2009年2月28日完成所得稅匯算清繳。甲公司2008年財務會計報告在2009年3月31日經(jīng)批準報出。
解析:1、資產負債表日(2008年12月31日)確認減值,
借:資產減值損失 100000
貸:壞賬準備 1O0000
新稅法不再允許0.5%的壞賬準備在稅前扣除,由于會計上計提了壞賬準備,形成了應收賬款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之間的暫時性差異,會計處理如下:
借:遞延所得稅資產 25000
貸:所得稅費用 25000
2月15日丙企業(yè)退回貨物,資產負債表日后應追溯調整:
調整銷售收入:
借: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00000
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銷項稅額) 170000
貸:應收賬款 1170000
調整銷售成本:
借:庫存商品 800000
貸: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800000
調整期末計提的壞賬準備:
借:壞賬準備 100000
貸: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0000
調整資產負債表日確認的遞延稅款:
借: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5000
貸:遞延所得稅資產 25000
調整應繳納的所得稅(此為所得稅匯算清繳前對應交所得稅的調整)
借:應交稅費——應交所得稅 50000
貸: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0000[(1000000-800000)×25%]
“應交稅費”這個科目是對應稅務機關的債務,是按稅法規(guī)定要求交納的稅金。日后期間壞賬準備的調整,不會影響應交稅費的處理,因為會計上計提減值準備,稅法不承認,即壞賬準備的計提和轉回,以及由此引起的暫時性差異對遞延所得稅確認和轉回,只是會計上按照準則進行的處理,不影響稅務機關的匯算清繳。將“以前年度損益調整”科目余額轉入未分配利潤:
借:利潤分配——未分配利潤 75000
貸: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75000(1000000-800000-100000+25000-50000)
企業(yè)所得稅作為財務人員很常接觸到的稅種之一,相關的財務處理是財務人員應該掌握的重點內容。上文整理了所得稅預繳與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案例分析的有關內容,希望大家認真閱讀!如果你想要和同行業(yè)的小伙伴交流處理企業(yè)所得稅相關業(yè)務的心得體會,那就掃描文章下方二維碼加入實操交流群吧!
版權聲明:
* 凡會計教練注明 “原創(chuàng)” 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(wǎng)站合法擁有版權的作品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站授權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、個人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,如需轉載請在文中顯著位置標注“原文來源:會計教練”。
* 本網(wǎng)站的部分作品由網(wǎng)絡用戶和讀者投稿,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,根據(jù)《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,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,我們將按照規(guī)定及時更正與刪除。【投訴通道】
iphone下載
Android下載
微信公眾號